这16年来,国家公务员考了什么?
1993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公务员制度,1994年公务员考试开始在全国推行。迄今,国家公务员考试已走过20余个年头。广西公务员考试网全面分析2000年-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16年来考了什么!看国考行测申论华丽蜕变史,备战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
行测篇
1993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作为公务员考试的必考学科,开始在全国推行。
纵观近15年公务员考试,以2002年和2006年为时间节点,把历史分成了三段:1994年-2002年处于“试水”期,行测一套试卷,题型题量也不稳定。2002年-2006年,行测分两套试卷,2007年-2014年行测又合并为一套试卷,2015国考行测再次恢复两套试卷。
下文专家将以具体题型为依托,细数2000-2014年15年来行测变化情况,以飨读者。
第一部:数量关系
数字推理:数字推理基本上每次都是考查5道题,具体题型上以古典型数字推理为主。其中2004年没考,2005年考了10道题,2008年出现了一道新题型的题目。2010年至今一直都没有对数字推理进行考查,虽然考试大纲每年都有数推这种题型的介绍。
数学运算:专家发现,数学运算一直都是国考重点考查题型,题量基本稳定在15道,其中2000、2001、2002A、2003A、2003B、2010年均考查了10道题。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由于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变化较大,下文专家以时间为轴,梳理2000-2016十六年间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试题。
1.知识考查阶段(2000-2001年)
这一阶段的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公共基础各占50%,申论考试还没有出现。命题思想主要是考查知识积累。题目较为简单,基本上就是考查中学语文的材料理解题目。
2.分卷求变阶段(2002-2006年)
200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取消了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分为A、B两类,A类增加了一个新的考试科目,就是现在大家感觉“较难对付”的申论,一直持续到2006年。在这一阶段,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2002年A、B两套试卷均考查6篇文章阅读,每篇文章5个小题,共考查30个题目。2003年言语题型又做了调整,A、B两张试卷题型不完全相同,A、B两类都出现了3篇文章阅读,但A类出现了3个语句衔接题目,而在B类试卷中选词填空作为一种独立题型,率先出现。2004-2006年,言语理解又重回了片段阅读时代,每年考试都会有新题型出现。
3.稳定规范阶段(2007-2009年)
到了2007年,国考行测又开始统一为全国一张卷。这三年行测的总题量稳定为140道,而且考查的几大板块也非常稳定。从题量上说,三年考查均为40题,从题型上说选词填空题与片段阅读题各占半壁江山。这一阶段片段阅读题目的材料逐渐加长,题型也丰富起来了。
4.全面考查能力阶段(2010-2016年)
到了2010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开始全面考查能力。具体到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从2010年开始,选词填空部分逐渐弱化词语辨析,片段阅读材料进一步加长,重点考查主观题,提问方式多样化。排序题重出江湖,考查了两道。延续这一考查趋势到2016年。自此,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型也终于有了确定的名称。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
纵观2000年至2016年国考16年判断推理考情,总体上考查难度逐渐递增,考查题型趋于稳定。从考查的题目数量看,基本稳定在35-45个之间,从考查的题型看,主要以图形推理,类比推理,定义判断,逻辑判断为主,2000年、2001年和2005年出现过事件排序,2000年还曾将常识判断作为判断推理的一种题型考查,2002年B卷中出现10个机械推理的题目,主要考查基本的物理知识。
第四部分: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一直都是国考的必考题型,题量非常稳定,其中2002年和2011年考了15道题,2010年考了25道题,其余历年题量均稳定为20道题。从2008年开始较少出现纯文字型的材料,而是被图和文字或表和文字这类综合性资料所取代。每篇资料分析下边的5道小题从2006年开始趋向稳定,前四道题为计算、排序或比较大小题,第五道题为综合判断题。
第五部分: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行测考试必考题型之一,从安排来看,常识判断曾经作为判断推理的一种题型考查过,但从2001年开始,独立成为一种题型。从考点来看,从2008年前以考查法律、经济、时政为主转变为以测查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各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其运用,也就要求报考者对有关国情社情的全面了解、综合管理等。
申论篇
国家公务员考试自2000年至今,已走过了16载光阴。了解历年申论主题有助于对申论考试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进而对即将到来的2017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有个大致的思路,做到有备无患。以下,请看专家为你细数国考申论16年来的“沧海桑田”变迁。
2000年,考查城市工业生产布局问题,属于宏观经济问题。
这个主题的考查的是科学发展的问题,其主题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工业生产,合理规划布局”。但在考试时,中央尚未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所以说它有一定的超前性。
2001年,考查药品安全监管问题,属于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问题。
从政府层面上探讨了应如何维护食品药品安全。其主题是:“全面发挥职能作用,以人为本,加强监管,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2002年,考查网络引导和监管问题,为政府社会管理问题。
针对网络日益普及,网络在发挥着它得天独厚的优势的同时,亦显现出它的负面效应,面对网络的正面和负面效应政府究竟该如何从容,基本主题是:“趋利避害,全面辩证认识网络的正负两种效应,履行政府职能,引导和监督网络健康发展”。
2003年,考查安全生产监管问题。
尽管安全生产问题是申论考查较频繁的一个“老话题”,但它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反复性,从2003年进入申论考题,直到今天仍然没有根本解决。
2004年度,考查交通拥堵问题,为政府公共服务和城市交通建设问题。
针对交通拥堵现象严重,提出解决好城市发展中的交通问题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题材的主题同时也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适应形势,统筹协调,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同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2005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破天荒地考查了“三农”问题。
这是因为2004年1月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既是新世纪第一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把“增加农民收入”明确写进党中央的文件,突出表明了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对申论的命题具有显著的导向作用。
2006年度,考查应对突发事件问题,为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建设问题。
针对近年来各地公共突发事件接连不断,如何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作为一项新课题,摆在了各级政府的面前,这也是具有长期性的问题。基本主题仍然是要遵循中央关于处置突发事件的要求和部署,把握以人为本、“依法及时公开透明”的原则,全面提高政府处置能力。
2007年度,考查耕地保护问题。
仍属“三农”问题,但是侧重点发生了变化,将重点放在了国家土地政策上,认识问题的角度仍然是“三农”问题协调解决、社会和谐发展,要强调落实国家关于耕地保护的方针政策。
2008年度,考查怒江水电开发问题。
表面题材是资源开发及其争议这一事件,实质主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通过怒江水电开发的具体事件,引入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
2009年度,考查产业升级和粮食安全问题。
首次采用了双主题、双题材的复合型命题形式,两种题材、两个主题之间强调的是后者,侧重粮食安全,把两者联系起来的主线是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即无论产业升级还是保障粮食安全,都要遵循科学发展的要求,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自2010国家公务员考试开始,申论实行分卷考察。
2010年度,副省及以上、地(市)以下均考查海洋开发与保护的主题,属于海洋生态保护与海洋经济发展的范畴,既包括生态文明建设也包括经济建设主题。
专家发现,同以往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题材相比,2010年的题材既有一脉相承的底蕴,又有自成一派的特色。
2011年度,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考查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和黄河精神的主题。
从宏观上讲,还是围绕着科学发展观展开的。,2011年出题明显的比以往更加科学和更加综合性一些,把生态的维度和文化的维度做了一个结合。围绕着黄河的人文和黄河的一些基本科学的治理和开发技术的角度交叉进行,这就是主题。
2011年度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考查农村教育和农村文化失根的主题。
大部分材料都是在论述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但是作文主题是“根”,考查乡村文化,使考生难以找到下手的角度和方向。此外,这一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作文出现了新的出题形式,赋予考生情景,要求考生有感情地作文,突破了传统的作文形式。
无论是副省级以上试题考查的黄河精神,还是地市级考查的乡土文化,是从更深层次的层面考查考生对国家、民族“根”的认识。
2012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考查社会道德重建的主题。
在连续两年的“回避热点”之后,2012年的考试是对社会热点的重新回归。社会道德建设是当时热门的话题,材料从食品生产、医疗、教育等领域切入,考查了对当时社会道德建设的问题表现、重要性、原因分析、具体做法的深入认识。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考查公共安全的主题,是我国的大热话题。
无论是材料中重点叙述的上海火灾事件,还是市民出行的诸多问题,都是处在近年来舆论的风口浪尖的焦点问题,与以往国家公务员考试“规避过热话题”的命题手法略有不同。
2013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考查的是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弘扬主题,属于文化领域。
材料基本上都是以案例型材料呈现的,将要点嵌入材料之中,针对性更强,通过实实在在的故事或者事件反映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各个方面的内容,而且材料内容的阅读难度有所降低。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考查的是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繁荣发展主题,属于文化领域。
文化主题不敏感,可以考查的角度较多,应加强重视。
2014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考查的是社会心理问题,属于社会领域。
材料从第2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着手,阐述了当前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各种社会矛盾多发、竞争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速、部分国民心理疾患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开始凸显。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考查的是社会心态主题,也是社会领域。
2014国考市(地)级申论正是着眼于转型期的社会心态问题,“转型”二字贯穿全篇,紧扣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问题,关注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体现了国考一贯的社会问题敏感性。
2015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副省及以上地(市)以下考察主题一致,聚焦科技与人文。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聚焦“科技与人文”这一关乎国家、民族进步的话题,体现人文关怀。申论材料以案例为主,具备国际视野。题目设置有突破,“填空式”新考法。
2016年度,国考申论试卷聚焦“以民为本”。将“民之所想,民之所盼”体现得淋漓尽致,不管是主题还是材料,都非常“接地气”,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让每个人都能有话可说。
2016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考查的公共素养与大国意识。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考查的是好政策能够涵养理性、德性。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