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改革开放与大道之行
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最高理想、价值追求和逻辑起点,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道”。社会主义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根本价值追求的现实实践,也就是行马克思主义之大“道”的“器”。“道器不离”。马克思主义如果离开社会主义,就会成为空想,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社会主义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就会丢魂,就会走邪路。马克思主义的“道”,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之中,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现实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也就是在当代中国行马克思主义之“大道”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根本价值追求的历史实践
让无产阶级摆脱奴役和压迫,成为这个世界的主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这个使命就是让人民大众摆脱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想的奴役与压迫,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最高理想、价值追求和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人类解放实践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
第一,通过发展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实现人对与自然界之间物质交换关系的有效控制,把人从自然界的盲目必然性的奴役中解放出来,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这一点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
第二,通过革命性实践摆脱社会中阶级的奴役和压迫,使人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让人民大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这两个解放互相贯通、互相交织,最终统一到社会主义运动和共产主义实践中。我们应该摒弃对社会主义本质预成论的理解,确立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实践论理解。也就是说,社会主义从本质上来讲,并不是一种社会制度所固有的一成不变的属性,而是一个旨向价值追求的现实运动和实践过程。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
可见,社会主义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根本价值追求的历史实践。对此,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曾指出,“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通过发展生产力完成自然主义,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通过制度变革完成人道主义,使人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在完成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过程中,不断推进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达到一种和谐状态。
这就要求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统一,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即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这个论点被他在南方谈话中再次重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总书记曾经把这两个方面形象地比喻成“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他指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把‘蛋糕’做大;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通过“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让人民大众“吃好蛋糕”,共享发展成果,这些论述都体现了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相统一基础之上的共产主义,即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造福人民。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分析和解决中国现实问题进行的伟大创举与历史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品格就在于其革命性,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文中所指出的,“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唯物辩证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要求不崇拜任何东西,社会主义实践也是如此,从来不存在一种既成不变的社会主义形式。由于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不同发展阶段,文化传统不同、面临的问题和任务不同、人民的需要和要求不同,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实现马克思主义之“大道”的具体历史实践,当然可以不同,而且必须不同。因此,社会主义不能定于一尊。即使同一个国家的社会主义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必须随着时代变迁、问题转换、主题转移不断改变其具体的制度安排和实践形式,旨向“造福人民,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的价值追求,通过不断改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正是基于这样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新的时代课题,不断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在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不断改革开放,续写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举旗定向,谋篇布局,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够发展中国,只有不断改革开放才能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谱写造福中国人民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性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遵循的改革方法论。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科学的方法有效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得到坚持和发展。其中,贯穿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核心理念,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性,也就是要把“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作为评判改革的根本价值标准。
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明确“往哪里改革”的问题,明确改革的价值,毫不动摇坚持正确方向。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不为各种错误观点所左右,不为各种纷争干扰所迷惑,该改的坚决改,不能改的坚决守住,牢牢把握改革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如何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就是要始终坚持改革的价值理性,首先要追问“为什么要改革”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往什么方向改革”的价值问题,然后才可以考虑“怎么改革”的方法问题,也就是改革的工具理性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价值理性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也就是说“为人民而改革”,正如在2016年2月23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总书记所强调的,“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就是说是不是实现了“为人民而改革”的价值追求。这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价值理性,即执政理念在改革问题上的生动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所遵循的最根本的价值理性应该是和其基本立场相一致的,其深层的理论逻辑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即人民大众的立场,正如总书记一再强调的,“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始终不脱离、不动摇这个立场,这是共产党人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大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这就需要始终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理念,作出有效的制度安排,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当代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根本价值追求的科学道路,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充分体现了共享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站在“造福人民”这一价值制高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历史实践。